top of page
搜尋

以色列理工學院《奈米聖經》前進太空

This is transl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syndication of an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on the Technion Blog.

2022四月初,以色列太空人Eytan Stibbe將以Ax-1成員和Rakia太空任務一員的身份前往國際太空站。Stibbe將攜帶以色列理工學院研發生產的《奈米聖經》(The Nano Bible),並捐贈給耶路薩冷以色列博物館。


《奈米聖經》(The Nano Bible)是最小、最具創新性的《聖經》。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透過聚焦離子束在鍍金的矽晶片(只有一粒砂糖大小)刻下了聖經的120萬個字母。

Photo Credit-Technion

太空人Eytan Stibbe將帶著一份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研發的《奈米聖經》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是由耶路薩冷以色列博物館出借給他的獨特物品,目前在死海古卷旁的圖書聖地展出。Stibbe將於四月初以Ax-1成員和Rakia太空任務一員的身份前往太空。


《奈米聖經》是現存最小、最具創新性的聖經。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透過聚焦離子束在鍍金的矽晶片(只有一粒砂糖大小)刻下了聖經的120萬個字母。晶片上的古老文字只能透過可以放大一萬倍的顯微鏡來閱讀。在創造奈米聖經的同時,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打算以此展示微型化的奇蹟,以及如何善用這項終


極現代微型化的技術。

將《聖經》微型化是2007年由Uri Sivan教授 (現任以色列理工學院院長)和Russell Berrie奈米技術研究所(RBNI)的Ohad Zohar博士所提出,並納入提升年輕人對奈米技術的教育計畫當中。晶片的生產和進行雕刻的軟體研發是由以色列理工學院Zisapel奈米電子學中心(MNFU)的工程師所負責。

以色列理工學院院長Uri Sivan說:「聖經是猶太民族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經典,也是對整個世界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其也是人類文明的基石。將奈米聖經帶進太空後,其連接了距離和時間、過去和未來,以及古代人類文明和現代技術。」

Eytan Stibbe說:「我將帶到國際太空站的奈米聖經,象徵著技術突破和人類文明傳承的平衡,利用創新技術創造這一古老文本,讓我們能夠懷抱著希望,展望未來,同時銘記我們的過去。我期待在我漂浮在太空時,有機會親眼見證這項科技奇蹟。」



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 Prof. Uri Sivan (左) 和 Eytan Stibbe (右)

2015年,為了慶祝耶路薩冷以色列博物館舉行的週年慶典,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工程師準備了一份特殊版本的奈米聖經,並在圖書大廳中展示。該處也是死海古卷和十世紀著名的Aram Tzova法典的展示處。這是該展覽首次在死海古卷的背景下展示二十一世紀的奈米聖經。以色列理工學院也曾準備了多本奈米聖經,贈與教宗本篤十六世,以及美國華府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迪布納圖書館(Dibner Library)珍藏。

而此次拉齊亞太空任務是由雷蒙基金會(Ramon Foundation)領導,並與以色列太空總署和創新科技部門合作。拉齊雅的主要目標是認識太空探索的潛在好處,其目的是利用與人類太空旅行相關的好奇心,透過提高對保護地球有限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促進對國際合作和太空研究進步的承諾,釋放其創造潛力。身為一項教育工作、學生、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知識份子和普遍大眾將因接觸到太空站進行的許多科學實驗,以及因以色列技術的使用展示而受到啟發。該任務的教育目標是透過向以色列兒童現場傳輸教育內容,以及藉著觀看以色列藝術製作和展覽的獨特機會來得到進一步地推進。因為沒有無法實現的夢想。

展示奈米聖經的影片:



2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